雷沃谷神助力麥客父子千里跨區(qū)
來源:濰坊新聞網 發(fā)布時間:2020-06-11 17:44:53
???????又到“三夏”時節(jié),麥田里滿目金黃,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。聯合收割、跨區(qū)作業(yè)已成為麥收常態(tài),今年全國將有1640萬臺各類農業(yè)機械和320萬農機手投入“三夏”生產服務。濰坊市坊子、高密、諸城、寒亭等縣市區(qū)的農業(yè)合作社也派出多個小麥收割跨區(qū)作業(yè)隊,馳騁千里奔赴河南、安徽等全國小麥主產區(qū)助力搶收。
???????6月2日,記者跟隨雷沃重工集團服務隊從濰坊出發(fā),于3日中午12時許到達安徽省渦陽縣。這里地處淮北平原中部,是傳統(tǒng)的小麥種植區(qū)。麥田里隨處可見“麥客”駕駛著聯合收割機穿梭其中。來自濰坊坊子區(qū)九龍街道丁村趙家村23歲的趙凱和48歲的父親趙憲常已是這里的“??汀?這對“麥客”父子檔駕著今年新換的收割機,從早到晚在麥田里忙碌著,爭取多收幾畝地。
???????忙著收麥五個小時沒喝水,20分鐘收割完6畝
???????3日中午12時30分,在安徽渦陽縣大孫家村村民孫亞偉的麥地里,趙凱正駕駛收割機忙碌著。父親趙憲常在田埂上拉家常,偶爾用對講機指揮一下兒子。
???????15分鐘后,趙凱將麥田收割完,一旁等候的三輪車馬上過來收糧。麥粒從收割機里如水一般傾瀉而出,三輪車斗很快就裝滿了。孫亞偉家的這片麥田共有6畝,趙凱用了約20分鐘就收割完了。
???????“下來先吃塊西瓜吧!”記者招呼趙凱。他從車上下來,接過西瓜大口啃了起來,他已經近5個小時沒有喝水。雖然車上備了水,但忙起來幾乎顧不上喝。當天中午,等待收割的農戶還有3家,匆匆啃了幾口西瓜,趙凱又趕往下一家農戶的麥田里。
???????“你們吃午飯了嗎?”記者問道。“麥收季一般不吃午飯,只吃早飯和晚飯。”趙憲常說,他給兒子在車上備了豬蹄,如果實在餓了就啃兩口。
???????早上8時30分開始,到晚上8時30分停工,每天連續(xù)12個小時不停歇作業(yè)就是趙憲常和趙凱父子的工作強度?!斑@還不是特別忙,如果到大忙時,通宵作業(yè)也是常有的?!壁w憲常說。
???????記者體驗高科技收割機,駕駛室內涼爽清潔
???????記者走進趙凱的駕駛室,體驗了當代機手的作業(yè)環(huán)境。16歲就跟隨父親走南闖北的趙凱,如今是最年輕一代的“麥客”,有著8年作業(yè)經驗,深受雇主們的歡迎。
???????“割麥子看上去很簡單,但也是很有技術含量的?!壁w凱說,“看機手的割麥水平高低,就看收割后麥茬是否均勻,麥茬高度不超過10厘米就算水平不錯的。遇到高低不平的地塊,就考驗機手的水平了,既要穩(wěn)住車又得高效均勻收割,這需要常年的經驗積累。”
???????進駕駛室前,記者做好了汗流浹背的心理準備,但出乎意料的是,里面竟沒有高溫炙烤的感覺,反而有一些涼意。記者注意到,駕駛室內開了空調,而且封閉性非常好,沒有麥芒或灰塵進入。
???????趙凱告訴記者,他駕駛的這臺收割機是今年剛買的雷沃谷神GM80,是目前市面上比較先進的收割機械?!斑@臺車操控性很好,是電控自動擋,我只需要把握方向就可以,操作起來方便舒適?!壁w凱興致勃勃地介紹著新車的各種“高科技”,“車上的智能終端不僅能定位,還能計算收割畝數,進行故障報警,很先進實用?!?/p>
???????作業(yè)路線基本固定,今年出來已奔波近半月
???????趙憲常是個有著32年“麥客”經歷的老機手。1989年,他東拼西湊近1500元買了臺小型四輪拖拉機,又花800元買了村里首臺推倒式小麥收割機,麥收時給麥農割麥。1992年,他用割麥的第一桶金,換了一臺新疆-2聯合收割機,那是國內第一種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收割機。從此,他開始了真正的“麥客”生涯。
???????出去闖蕩沒那么容易?!帮L餐露宿是家常便飯,晚上收割完了或實在累了,地頭上一躺就睡。”趙憲常說,但這么多年,他到哪兒都能遇到貴人。
???????“我現在的活基本上都是朋友給介紹的,去年來收割時認識的村民朋友,今年麥收前就提前邀請我們來?!壁w憲常說,有了朋友們的支持,他們父子有了固定的作業(yè)路線,形成了訂單式作業(yè)。每年麥收季,他都帶著兒子穿梭于河南、安徽和山東。
???????“每年的第一站就是河南南陽、第二站河南周口、然后是安徽,最后回山東。”趙憲常告訴記者,今年是5月22日從濰坊出發(fā)的,已經奔波了近半月。
???????今年麥收季能收兩三千畝,純收入十萬余元
???????從河南南陽、周口到安徽渦陽,從5月22日至今,趙憲常、趙凱父子倆已收割了千余畝的麥田?!邦A計今年麥收季能收兩三千畝,一畝麥子收50元,能收23天左右?!壁w憲常算了一下,除去油費、損耗等成本,今年麥收季的純收入能達到10萬余元。
???????父子倆以車為家,吃住都守在收割機旁。趙憲常認為,“麥客”的黃金時代是在2007年之前,那時收割機數量少、市場大,一部小型收割機不到一個月就能賺近萬元,輕松回本。但如今到處都是收割機,市場漸趨飽和,競爭激烈,收割價格被一壓再壓,“麥客”們不得不將利潤壓到最低。
???????盡管如此,趙憲常還是對這行充滿希望。“我靠干‘麥客’起家,攢下了一份家業(yè),已經很知足了。我想繼續(xù)努力干這行,直到干不動了?!闭f話間,廣闊的麥田里,機聲轟鳴,麥浪翻滾,收割機將片片麥穗吞進肚里,轉瞬間吐出顆顆金燦燦的麥粒。
責任編輯: